http://www.zhengjian.org/node/137015
一、欧阳贤嫂,名扬天下
宋朝有个人名叫廖忠臣,娶了个妻子名叫欧阳氏。欧阳氏的公公婆婆都死于一场瘟疫,公公婆婆遗留下一个女儿名叫廖闰娘,才几个月大。而此时的欧阳氏,也生下了一个女儿,因此,欧阳氏就将才几个月大的小姑子廖闰娘,和自己的女儿一并抚养着,给她们奶吃。
没想到,奶水不够两个孩子吃,欧阳氏便将自己的亲生女儿,送给邻居的妇女喂奶去,而自己却精心哺育小姑子廖闰娘。
两个孩子稍长大点以后,所有食物,欧阳氏会多分许多给廖闰娘。久而久之,她自己亲生的女儿,也自知要退让了。
两个女孩子都长大后,好多人来向她的女儿提亲,但欧阳氏却回答所有来提亲的人说:“我的小姑子,还没出嫁呢。”甚至,每当有好人家来提亲,她都先想着廖闰娘,让她去见来人。
后来,果然是廖闰娘,先找了个好人家。出嫁时,欧阳氏给闰娘备了丰厚的嫁妆。等到她自己的女儿要出嫁时,那嫁妆可就只能拿出一点点来,因为已经没有多余的钱财了。
后來,欧阳氏名扬天下,人皆钦之。
二、神佑邹媖,让她多寿多福多贵子!
宋朝时代,有个女子名叫邹媖,她有一个哥哥,是前母生的。哥哥娶了荆氏做妻子。邹媖的母亲,经常虐待荆氏,邹媖便每次都护着嫂嫂荆氏。后来邹媖也嫁人了,她在婆家,表现得也很贤德和气,大家都对她称赞有加。
有一次,邹媖抱着自己才几个月大的孩子,回娘家来,她的嫂嫂荆氏,抱了孩子在床上玩,没曾想,也不知怎么搞的,那孩子掉到床边的火塘里,烧烂了额头,很快就死了。邹媖的母亲大怒,本来平时就对荆氏不好,这下还不得把她杀了。这个邹媖,很快便想到了嫂嫂的处境,便忍着悲痛,对自己母亲说:“是女儿自己抱了孩子,到嫂嫂屋里玩的,这事与嫂嫂无关,嫂嫂完全是不知情的!”而做嫂嫂的荆氏,听到小姑子邹媖这样说,更加悲伤,觉得太对不住邹媖,便绝食以表后悔。
邹媖又走到嫂嫂屋里,强忍着伤心和眼泪,说:“孩子既然死了,人死不能复生,但嫂嫂要爱惜身体。这孩子,我几天前,就梦见他要死的,这或许是命中注定的事。”
于是,她一定要嫂嫂吃饭,嫂嫂最终也听了她的话。后来,这个贤德的邹媖,很快就连着生了五个儿子,其中四个都中了進士,她本人也平安活到九十三岁才去世。
有人说:这是老天回报善人邹媖呢,让她多寿、多福、多贵子!
三、穗女孤苦,女中丈夫!
明朝有个女孩叫穗女,十八岁时,父母都死了。两个弟弟,一个六岁,一个五岁,家中除三姐弟外,再无大人。
乡中的族人,知道穗女家里有些钱物,竟然欺负他们年纪小,日日虎视眈眈,想来偷抢。穗女早看出族人的歹意,便暗暗发誓:一定要抚养好两个弟弟,并且要保全好门户。等看出那帮歹人想来动手时,她就暗暗预备了几十个火把,又置办了一桌丰盛的酒席,等着那帮族人到来。
那天夜里,天寒地冻,一帮歹人,果然乘着月黑天高,来敲门了。穗女迅速点燃几十支火把,将家里照得一片通明,又端出那一桌好酒好肉,热情地招呼那帮族人趁热吃。
看到这番情景,那帮本想来打劫的族人,都愣住了,继而感到脸热心跳,非常惭愧,便谎称说:他们是夜里赶路,火把灭了,想来借个火。穗女心知肚明,但也不露声色,只热情地招呼族人吃肉喝酒。从此,那帮人,再也不好意思打他们的主意了。
后来,等到抚育大两个弟弟,又给他们一 一娶了妻,穗女这才去嫁人,而这时,她已四十五岁了。穗女没有生孩子,两个弟弟便将姐姐接回家中,悉心养奉她到老。
穗女所处之境,孤苦伶仃,岌岌可危,稍有不慎,就保全不了自己的家门。但她以十八岁的年纪,竟能小心周全,不让坏人有一点可乘之机。她聪明智慧,有勇有谋,更能让坏人也良心触动,感愧而去,真可以算得上是女中丈夫了!
四、冯氏主张均分家产
明朝有个欧公池,娶了个好女人冯氏。欧公池有两个哥哥,都是庶出的(妾生的)。父亲给他们兄弟三个分家产,想到欧公池是最小的,又是正出(正出:发妻、正室生的),便想多分一些给他。没想到:欧公池的妻子冯氏看了,便委婉地对公公说:“正出的和庶出的儿子,若给父亲守孝,服孝期有区别的吗?”公公回答说:“当然没有区别,都是三年。”冯氏便说:“他们兄弟三人,都是公公您的儿子,既然服孝期没有区别,那么分家产又为何要有区别?公公您那样做,我认为不大好,也不是我们做后辈的福气呀!”
欧公池的父亲听了后,心里十分佩服儿媳妇的贤达孝悌,连连嘉叹,便十分公平地分了家产。
父母对正出的子女有点偏心,似乎是人之常情,家产多分一点,似乎是无可厚非的。但冯氏却知礼达义,劝家翁应心无厚薄,她这实际上是做到了孝翁悌夫了,真可以为后世女子做楷模。
五、第五伦自省自怨:尚有私心
汉朝时代,有个人名叫第五伦,是个正直无私、清廉自守的人。他做司空的时候(司空:本为主管工程的官吏,西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),有人问他:“你可有过私心?”
他回答说:“我哪敢说自己没有一点私心呀!以前有个人,送了一匹千里马给我,我虽然没要,但每次朝廷里,让三公推选荐举人才的时候(三公:丞相、御史大夫和太尉,合称三公),我心里其实都没有忘记他(那个送马人),不过他始终没被任用罢了。还有,我哥哥的儿子病了,我虽然一夜可以十来次往返,去探望他,但一回到寝室,我就安然地睡了,而若我自己的儿子生了病,我哪怕没去探望,但心里,哪一刻能够放得下?我自己的亲儿病了,那是日日夜夜无时无刻,不记挂着的呀,哪里还能安然入睡?所以,您看,我哪里敢自称是个没有一点私心的人呢?”
六、郑均为弟为臣,皆能仁义笃实
汉朝时代,有个人名叫郑均,他的哥哥做了县吏,却常常收受人家的贿赂,经常贪财,做些违法枉纪的事情。郑均很为哥哥着急,屡次规劝哥哥:“当官不能这样做!”但哥哥都不听。没法子,郑均便想出一计,他换上了短装,到外面打工帮佣去了。一年多后,他拿着一些辛苦挣来的为数不小的钱物,来到哥哥面前,将这些钱物,都给了哥哥,说:“钱物用完了,是可以再用劳动去挣来的,若是做官贪钱,犯了法,那可就是一生的名誉都毁了呀!”他的哥哥,这时才有所感悟,十分羞愧,从此再不敢胡作妄为、贪赃枉法了。
郑均是个仁义笃实的人。后来哥哥死后,他又悉心养奉起嫂嫂和侄儿,恩礼备至,孝悌有加,任何人都称赞他真是一个难得的好人。
不但如此,他做尚书的时候,还敢直言劝谏皇上,那时候的皇上是肃宗皇帝,很是信任赏识他。皇帝东巡的时候,亲自上郑均家里看望,并赏赐他:将来不做尚书时,仍可终身享受尚书一级的俸禄。所以,人们都称他为“白衣尚书”。
(均据清代蔡振绅《八德须知》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