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25日星期二

感悟感恩节的真意---写在2014年感恩节即将来临之际 / 文/静心


http://www.minghui.org/mh/articles/2014/11/25/感悟感恩节的真意-299738.html
【明慧网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】当感恩节带着愉悦的节拍,叩响心扉时,那心中涌出无比的喜悦,随着洋溢的辉光,思绪也渐渐展开绮丽的画卷。

  尽管人类有不同的肤色,不同的信仰文化,不同的语言,但感恩这一理念以其深厚的韵力,穿过了遥不可及的时空领域,跨越了难以企及的心灵之地,以及无法逾越的语言障碍,使人类的思想在这一点上有了惊人的统一。可见,感恩这一理念的特别和奇异。她的气势之宏大,情感之细腻,仿佛浑然天成,也像是与生俱来的天性中,冥冥的一种记忆和牵挂,向往回到生命的起源之地。

看似熟悉,平日耳熟能详的汉字,却让我在一刹那忘记了他的意义,不禁陷入深思。“恩”究竟意味着什么。人的生命会有很多的际遇,有时一个小小的提示,会在人的心际,打开无比广袤的世界,给人诚挚的展现很多精彩的信息。

我们常听到的恩,有师恩,亲恩,夫妻之恩,知遇之恩,以及那句充满慈悲洪大气势的浩荡佛恩。

当思想“倒流”,回到远古,华夏的人文始祖,以洞彻生命的清雅风韵,为后世子孙造就出,涵蕴生命信息的恩字。一个由“心,口,大”组合的汉字,千百年一直承载着一个重要的信息。心上的象形文字“口”,表示基址,就像是心中的福祉之地,人的心地。人的心地有多广阔,就表示人的容量有多大,相应的就能承载多少生命。而那个心地中的“大”,告诉人们心地要以容量接纳为大,为首要,一个人能不断的容纳别人,那他善良的本性,就能够无限的延伸,直到无远弗界。

于是“恩”字,被一代又一代的后人铭记。后一代人要记着前辈的恩,后世人要记着累世先祖的恩,于是越往后延伸,恩的份量越大越重,涵盖的地域也越来越大,容纳的宗族也越来越多。所以中国古文化中有“恩者,仁也”,“恩,惠也”的概念。

人生在世,感恩父母养育,感恩学校老师的教诲,感恩同窗情同手足,互相帮助……心中有恩,就会不断的承载,不断的扩充,就会在人生这场修行中,不断的包容,不断的放下心中的积怨,不断扩充心际领域,使得心灵凈化提升,使人变得善良从而不断的广施善恩,利己利更多的人。

简单的恩字,却像长长的一幅画,一点一点展开时,就会看到其中的妙处。而这妙处,千百年来,也一直不断地充实着祖祖辈辈的心际,协助生命的提升,于是有了“滴水之恩,当以涌泉相报”的升华境界,涌泉的巨大份量能福泽更遥远广阔的地方,包括熟悉的,也包括陌生的。

打开感恩的画卷,仔细欣赏历史中的每幅插图,常常会有细腻的感触,引起内心的波动。

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中有“投我以桃,报之以李”的千古佳句,在《卫风·木瓜》中则有“投我以木桃,报之以琼瑶”的说法。清代的《增广贤文·朱子家训》收录了民间广传的佳话:“滴水之恩,涌泉相报。”以此醒世教子。

中华古典中有“一饭千金”的故事,说的是帮汉高祖打天下的大将军韩信,未得志时境况很困苦。那时,韩信为了解决生活难题,常往城下钓鱼。但是,韩信并不是每次都能钓到鱼,时常要饿着肚子。在他经常钓鱼的地方,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,便不断地救济他,给他饭吃。韩信在艰难困苦时,得到那位漂母的恩惠,便对她说,将来必定重重的报答。当时漂母听到后,不是很高兴,因为她帮韩信并不是为了求得回报。后来,韩信帮刘邦打天下立了不少功劳,被封为齐王,在他荣华时,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施,便命人送给她千两黄金,答谢她昔日的救济。

面对这些历史的插图,一幅一幅接着看下去,不禁感叹:原来我们的文化充满了感恩,教化着世世代代的祖辈,并在这感恩的传说中生生不息。简单的两个字“感恩”,当展开她的内涵时,原来如此的丰富,色彩斑斓。恩贯穿在整个中华神传文化中,为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。

当我试着从大量的信息中,找出脱颖而出的人物,来诠释感恩的意义时,才发现来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,是如此难以的复制。感恩的情结看似千篇一律,但因每个人的内在不同,感恩的方式也层出不穷。感恩的心,看似只是瞬间的诚挚一念,但却在漫长的历史中,像是天空盛开的繁花,奇异而又隽永。

当我想找出更美的词汇,去形容感恩的情结和意境时,方体会到,美丽的词藻面对简单而又带着深厚底蕴的“感恩”两个字,竟也黯然失色,索然无味。当我看着内心的感触,尽管细小细微,却也像别有洞天一样,让人窥见一个广阔的世界。也许,正是祖祖辈辈点点滴滴的真心实意,打造出历史人文中,隽永的感恩世界。

听着长长的赞歌,内心深处传来警醒的声音:一切善良的精神,都是来自先天的缔结;一切的恩典和礼遇,都是来自至诚感恩的育化、神的赐予。当人的内心,拥有感恩,眼中的世界,便会充满善意和光明。

因为恩有胸襟,溶在传统文化的孕育中,使得华夏这一民族的骨子里,带有浓浓的海量,从小就教育子弟“恩欲报、怨欲忘、报怨短、报恩长”,别人有恩与我时,要常记得报答,别人有怨与我时,要尽快的忘记,少想别人的怨恨,多想想报答别人的恩义。

人类的历史走过了两千多年,用那份沉甸甸的承载生命的恩义,来改善生命的处境,来做更多的善举,从而福祉更多的人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